1装饰性
廓形设计的装饰性体现在舞台服装设计的两个方面,一是舞台服装效果图方面,在二维层面展开造型,服装廓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夸张人物形态,加强设计师对人物造型的刻画;二是舞台上服装实物方面,三维层面上,廓形设计是表达服装的立体造型的重要点,在廓形的基础上,对服装整体视觉感受进行把控,既能够提升舞台整体艺术效果,又能将视觉中心点集中于表演者。在二维设计效果图上,服装廓形的设计表现为不同几何图形的剪影。图形与纸张的留白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增强了效果图的美观性,同时通过绘制不同的廓形,设计师更容易塑造人物整体造型的平衡感。如詹妮·范思哲于1987年为斯卡拉大剧院所设计的歌剧《莎乐美》舞台服装之一,服装整体为X型廓型,堆叠的褶状袖子强调了肩部结构,除袖子外整个上半身贴近表演者的身体曲线,强调了腰部曲线,腰部以下采用鱼尾裙的设计,层叠的裙褶塑造出裙摆体积感。整个服装的呈不对称的形状设计使得服装效果图整体的视觉效果丰满,增加了效果图整体完成度。由身着服装的人物剪影来看内容与空白形成一种诗意的对比,使得效果图不仅仅是一张图纸,更强调了其符合美学的审美以及艺术性。由此可见,服装廓形在绘制服装效果图时也作为一种常见构图手段被使用。在舞台上,三维立体的服装拥有了比二维平面设计稿更多与舞台各个元素产生互动的机会,舞台服装是舞台的一部分,它服务于整个舞台艺术风格,包括舞台设计与舞台灯光,设计师往往会在设计舞台服装时考虑到服装对舞台其它元素产生的影响。由于服装的廓形便是服装整体剪影,它与舞台的交互性存在一定的关联,甚至可以将整个舞台表演看做动态的设计稿,舞台服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图形,有着装饰舞台的作用-例如舞台的灯光打在不同角度的服装下会产生不同的光影,这部分光影也是表演视觉效果的一部分,在此时廓形设计便变得极为重要。
2隐喻性
对服装廓形在对戏剧人物具体设定的交代上也起着一定修饰作用。首先在进行人物造型设计之初,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戏剧的时代背景,也要考虑到角色自身特点,其中包括角色的性别、性格、身份地位、职业等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按特征进行造型创作,是戏剧人物塑造的基础之一。在未有台词、歌词等明确文本信息说明之时,舞台服装成为观众判断角色身份的重要依据,服装廓形也是较直观的信息之一。首先是廓型设计对于角色身份的隐喻作用。为体现出舞台上角色的身份地位,在某些抽象戏剧中,威望高的角色会采用大廓形的设计,在视觉上增添体感,以突出其卓越的身份地位,而平凡的小角色或配角与之相反,会用相对窄小的廓形,与前者形成视觉冲突与对比。其次是廓形设计对于角色职业的隐喻,强调职业特征的角色,其服装的廓形与职业装的广泛运用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律师、法官等职业装廓形建立在西装基础上,多以H形为主,具有谨慎、严肃化的特征;而舞者等职业多使用X形或者A形,廓形较小,修饰身形,在方便身穿舞台服装的表演者活动的同时,交代出角色富有艺术感的外形特征,也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更容易辨认出表演者所扮演角色的职业。同时,在隐喻角色性格的方面,服装廓形和服装色彩一样能够通过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将情感外化,从而展现人物心理特征与个性。在一场戏剧中,若角色的性格相对其他角色较为弱势敏感,在服装造型上会使用线条较为圆滑的设计,即采用外轮廓起伏平缓的廓形,减少人物剪影的棱角,减弱角色在视觉上带来的冲突。对于性格强势的角色,则会多采直线外廓线和大廓形,富有转折的边缘、硬挺的造型多强调性格的突出,廓形中大的凹陷或突出则会加深角色整体外化情绪的矛盾感。而在对角色性别隐喻的塑造上,廓形的应用也大有裨益。对于传统的柔美女性角色,服装设计多为收腰的廓形,A型的廓型设计特征下加大的裙摆和纤细的腰身能凸显女性曲线柔美且修长的特点,X型的设计则在视觉强调了腰线,突出穿着者的身材比例,扩大演员的女性特质。相对在塑造传统男性角色时,多使用T形和H形,T形强调服装的肩部,制造出视觉上的力度感,H形则通过忽略腰部曲线而塑造出更加硬朗的造型,两者都是男装常用廓形,使得角色性别更加直观。由此可见,在视觉表现上,廓形设计的隐喻作用有些时候和色彩一样直观且突出,是在进行舞台服装与人物角色设计中需要设计者积极考虑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
当今舞台服装在承担戏剧视觉呈现一部分职能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不同的崭新的风格和流派。作为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廓形的设计与运用不仅在时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戏剧舞台领域也能起到提示角色信息、升华整体艺术风格的作用,更有利于戏剧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舞台美术的呈现。了解服装不同廓形的应用,可以让当今设计师更便于掌握多种人物角色造型的表达形式和塑造方法,使得对戏剧内核的诠释形式越发丰富。
